|
“四大天王” 蓦然回首十五年
% r! @" f" Y# a
, j) ^9 _ R6 o" T. N
; N1 u, J# n8 G# c5 k, R( G( `2005年岁末,香港艺人收入榜“四大天王”同时进入前10名,诸多媒体用“四大天王神话再现”来 , U- E% L6 i. d# g
渲染这一成绩。从1992年香港发行量最大的《东方日报》用“四大天王”来册封刘德华、张学友、黎明、郭富城,至今已过去15年了,这15年间,传媒圈、娱乐圈无论如何鼓噪“新四大天王”、“四大天王接班人”,他们的地位都能恒久不变,直到这四人日渐衰老,这些所谓的接班人仍旧默守在历史的角落。在“四大天王”最红火的年代,他们几乎就是整个香港娱乐圈。
# `- z6 ]2 R5 I* E# z1 i7 U: n6 s, y- z ` w
有人说,“四大天王”是香港娱乐圈垄断的一种标志,无数个明星被封为“四小天王”或“第五天王”,但这些小天王无一例外被“四大天王”给湮没,“四大天王”是一个时代的产物,是香港娱乐圈垄断时代的产物,它的垄断也是香港娱乐圈黄金时代的象征,空前绝后,遗憾的是“四大天王”的没落刚好映照着粤语歌坛的衰落。 . ?" F( E; n7 l5 z7 z. O \7 w
& v. b; i8 M8 c/ N: U8 e
15年,蓦然回首…… ' Y ]/ R) I6 F# ^
. p8 i8 `& ~4 e* M' q1 v9 p1 A天王连线刘德华
b1 Q6 m4 O2 H$ U/ O: g
9 T( V( H; _2 |"四大天王"没有过时
8 v5 I5 g) x% B8 Q+ T
! [* D/ n5 f1 l. M “四大天王”中,刘德华是成名最早的一位,1981年毕业于无线艺人训练班,1982年他便演出了第一部电影《彩云曲》,同年因演出许鞍华的《投奔怒海》开始崭露头角。1983年有了自己第一首歌——电视剧《神雕大侠》主题曲,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的名字开始被香港乐坛熟知。出道早,并不是刘德华区别于其他3人的最大不同,关键的是在所有人心目中,刘德华是成功艺人的完美典范,他劳动模范一般的工作狂精神,让同行和媒体都赞叹不已。2000年刘德华投资拍了自己从艺以来的第100部电影《阿虎》,堪称老而弥坚。除此之外,他多能多专地均衡发展也是4个人中人气保持最好的,即使从2000年获得第一个金像奖影帝后,他在电影方面开始投入较多的精力,但音乐方面依旧保持高产。 0 W4 U5 Q8 R6 C3 i
4 ]) S& z- d* T" Z* T c0 [ 2005年底,刘德华接受采访时说自己最在乎的还是电影,他想成为“中国演员”,而不仅仅是中国香港演员。他的这种热爱有时也会惹来争议,2005年10月刘德华发出号召,要联手五位影帝合力拍片,以拯救香港电影的颓势,结果招致一场激烈的口水战。从刘德华的角度来看,“五影帝拍片”只不过是他为了拯救香港电影业的单纯思路,无论“华仔”能不能拯救电影市场,刘德华都是最有权利挺身而出的那个人,只因为他多年来一直坚守香港电影的阵脚。香港导演陈可辛评价说:“在将来,谁提到香港的电影史,都会提到刘德华。”直到如今似乎也是最在乎“天”字的一位,创建的演艺公司叫“天中”,成立的电影公司叫“天幕”,在“四大天王”影响日渐下落时,刘德华接受采访时,仍称“四大天王”没有过时。 & V. k3 d$ o6 w* d
: J7 ]1 ?" w( p) f( }# K8 r T
天王接班人刘德华VS吴彦祖 % F" M/ l m8 S2 l5 M M" T
" O* I; s; x. `! w7 }
相似点:帅哥、努力、绯闻少,电影方面较为突出。 & X$ u. Z. p7 ^2 k
; Q7 H( P5 z0 x 相异点:吴彦祖虽会乐器,但唱片方面除自组alive外,音乐成绩乏善可陈。相似指数:★★★
3 {. G/ G9 @8 {; y4 H
* ]5 Q1 Y7 O, M' F/ y8 i 7 o6 r) K% G& [
2 r& s+ ?3 U/ W' d6 q8 g. y: [
天王连线张学友
2 f7 ]5 J$ r. c; F
3 k' u6 X9 ^6 E5 t6 \; n8 V我很高兴我经过那个时间
F, ^% y; Q2 U9 b
3 y$ c0 b2 R0 @5 i$ ~; a$ d. ? 1999年,张学友、黎明先后宣布退出“四大天王”的称号。同时也不再参与香港乐坛的奖项角逐。两人的退出可以看作是“四大天王时代”的正式结束。对于那段“天王时光”,张学友并不留恋:“有人可能觉得我们四个人那个时候非常风光,现在我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怀念那段时光,可事实上我一点都不留恋。但不留恋并不代表我排斥那个阶段。我很高兴我经过那个时间,常有一句挂在嘴边的话是,我是既得利益者。在香港乐坛,我刚刚经历了它从起步到顶峰再到现在没落的整个过程,我是这样走过来的。这十几年,我刚好在里面,而且我走在最前面,现在整个市场改变了,我还是觉得要是我可以的话,找到一些新的出路也好,或是,一些新的环境也好,让它可以有一个重生的机会。”
- u! Y$ x m/ T8 [$ _
5 E( {+ Y$ w( F( W1 H5 T: a 去年年底,歌坛常青树张学友忙碌异常,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面对“四大天王再次发力”的局面,张学友无奈地笑着说:“怎么还在叫我‘四大天王’,没有办法,他们始终爱叫这个。‘四大天王’的说法早就觉得过时了,这种说法已经被大家叫了十几年,现在四个人各自的发展都很精彩,连碰面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,所以‘四大天王’的说法应该‘废掉’了。这个称号只是代表上个世纪90年代,并不代表现在。虽然我现在对这个称号,已没什么感觉了,但是我并不唾弃它,因为它曾经给我带来很多东西。” 3 \8 o/ D9 ^1 }% N+ I9 Y; [5 W8 d
0 j; u6 Q+ Q2 n$ x4 _
天王接班人张学友VS陈奕迅
8 i/ _/ M" d0 R$ v
4 x8 P+ F* b4 N, X8 {1 S 相似点:潜心唱歌,实力取胜;对待感情专一,已娶妻生子。 " D- i; n" B* {9 m: {
6 z& H4 p: @. [; Q 相异点:学友宽厚老到,陈奕迅还轻狂不够稳重。相似指数:★★★★ 4 a. E/ g, O9 ~# W3 q9 S1 C, Z
1 K; G: ?0 Z2 g 7 Z3 ]3 [6 J# D
0 ~! N4 A7 B5 k, @: ?2 C天王连线黎明
& v* j* j' q' U+ z- o! I6 x K' x7 v8 R& m& k4 a" ?
"天王"的名号对我没有用
2 Q- l% w- V& S. J3 Q0 H' Z% }/ b1 T7 W2 X- i S9 L* T
近些年,黎明工作量锐减,转型做了娱乐公司老板。黎明似乎是四大天王里面最排斥这个称号的。在接受采访时,他基本上对关于“四大天王”的问题不作太多回应。“四大天王作为一个名称,会永远存在。但我觉得它是用来开玩笑,用来挖苦人,用来玩耍的,天王的名号对我黎明来讲是没有作用的,你可以查我的记录,从第一天有四大天王这个名号,我从来没有用过。到任何一个地方做宣传,别人叫黎明我最开心,叫天王最难受!” 0 f/ a& a; @' x. [1 I/ a
" h" j* u$ u3 K9 s. y 谈起这些,黎明觉得颇为无奈。“或许从包装和宣传上讲,这样的称号不单单对我们四个人,也对整个香港乐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。但长达10年的时间我们四个人包揽了大部分的奖项,也造成了一些不太好的后果。比如那个时代一些其他的优秀男歌手会因此感到压力很大。香港的乐坛也因此失去了一些可能性。现在过去了这么久,不少新的歌手冒了出来,我觉得我们其实已经获得了很多的利益,没有必要再在那些所谓的颁奖礼上分猪肉。不如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年轻人。所以后来我决定退出颁奖礼。 1 E3 c/ ]1 |9 t
" j" o& W5 B7 A7 w1 }& N( p0 u
“人生要走很长的路,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。工作既令我有满足感又令我失落,但男人必须把精力放在事业中。像周润发和成龙大哥,他们都是我的前辈,每天面对不同的环境在拼搏,我也应该像他们那样努力。”
, m5 P- _1 H/ c! l) T* L7 @) s+ w5 _; n* l7 K2 e- g9 M5 ^# I
* N7 C' ^& u3 J& v J( o P) n
5 z) F) m, H5 v S/ P
天王连线郭富城
P. s+ `9 T6 u7 s/ g' w ~/ ?6 U" `
“我并不想安静地走开” ; F$ t0 w# N) \
T7 \( d7 v4 A* H; T “四大天王”中,郭富城的成名道路最为漫长。1984年19岁的郭富城考入无线电视台的舞蹈训练班,1987年转入无线艺训班,期间演过数部电视剧,但大多为跑龙套角色。直到1990年,出走台湾的郭富城拍了一个电单车的广告,没想到这则广告竟改变了郭富城的一生。他那俊朗的外形、湿漉漉的头发、带电的眼神开始让台湾少女着迷,随后灌录了三张国语大碟,其中一曲《对你爱不完》红遍整个中国。 ; B4 B; b1 f: C! @: s* J
0 ]- }( \$ N- ^- E3 g* M
虽然郭富城舞蹈技能不俗,但令他最羞涩的就是音乐,舞曲风格似乎也成了他撇不开的拐杖,“以舞会友”成了方便快捷取悦歌迷的套路,但郭富城的本性并不是一个前卫的人,所以只好在形象上动脑筋,幸好他每一次形象的改变似乎都能影响潮流,从最开始的“四六分头”到接拍百事可乐后的“火箭头”,郭富城在“四大天王”中,更多地用自己的外形来干预时尚。
. L- ?7 K- x+ K7 d) p2 r- \, ]
% a/ v+ O! m) O% r; ^( Q9 S% l 郭富城从艺以来,参与的电影作品不多,15年来包括客串的电影都只有26部,而且由于形象变化不多,只有《雷霆战警》、《风云》、《浪漫樱花》给人留下一些印象。2005年,接拍《三岔口》的他终于决心牺牲形象,来迎接这部“等待10年的好剧本”,郭富城的努力没有白费,终于在自己40岁时的2005年获台湾金马影帝,他是“四大天王”中第三个获得此殊荣的。 ( q0 @ |2 ?4 v+ ?4 k
1 S1 g: ]! J5 M/ m% F* Z/ T! v( ?
在四大天王里,郭富城似乎是对那个“四大天王”时代最有感情的一个,他曾在几次演唱会唱其他天王的歌来表示自己对那段日子的留恋。 文/杨林贾维 |
|